京津冀三地计划成立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见习基地各10家
发布日期:2024-09-06 14:14 来源: 北京社区报
【字体:  打印本页  

近日,2024年京津冀养老协同专题工作组联席会第二次会议在河北省廊坊市召开。会议对京津冀三地养老部门上半年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对下半年重点工作进行沟通会商。记者从会上获悉,三地将持续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互促共建,计划在京津冀三地挂牌成立10家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和10家见习基地。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共同起草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京津冀养老政策协同的若干措施》《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协同工作方案》等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京津冀地区养老政策、项目、人才、医养、区域、行业协同发展。

今年6月,北京依托银联“云闪付App”,上线了北京养老服务补贴网上支付小程序,打通京籍老年人失能护理补贴异地支付通道,让异地居住的京籍老年人可以在机构内使用老年人失能护理补贴支付床位费、护理费等。搭建北京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网签平台,启动京津冀三地养老服务合同网签工作。目前津冀两地已有282家养老机构纳入合同网签范围,已签订网签合同206份。此外,北京加大对津冀地区接收京籍老年人养老机构的运营补贴支持力度,今年累计向津冀地区养老机构拨付运营补贴1700余万元。

在推动项目协同方面,持续引导京籍老年人赴天津、河北养老。截至目前,初步统计京籍老年人入住津冀养老机构共5264人,其中河北5127人、天津137人。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北京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将本市有规模、实力强,以养老事业为主业的市场主体与劳动力输出较大省市对接起来,持续扩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优化区域劳动力资源配置。截至目前,本市共有15个区与外地建立了养老护理员劳动力输入对接关系,其中分别与天津、河北的共10个县级以上地区建立了养老护理员劳动力输入关系。今年5月举办的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对接会,来自京津冀地区的35家养老服务企业现场展示推介,与来自全国15个省份的25家职业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职业院校根据企业需求定向培养输送养老服务人才。

今年下半年,京津冀三地将持续在京津冀养老服务政策协同上下功夫。建立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结果互通机制,在北京养老服务网统一发布、集中展示天津、河北获取等级(星级)资格的养老机构,为京籍老年人异地养老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选择;协同推进标准化建设,对标国家标准修订北京市地方标准《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规范》,将评估结论由4档改为5档,与津冀评估结论达成基本统一;全面推动京籍老年人入住京津冀三地养老机构合同网签工作。

同时,继续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项目对接。将筹备召开第二届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项目推介会,促进京津冀养老企业等市场主体对接合作,并建立常态化对接交流机制。定期组织相关单位、区民政局和养老机构(企业)到河北省各市等环京周边地区对接调研、洽谈合作养老服务项目,推动北京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

在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方面,三地将共同举办第二期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线上培训,举办养老院院长、管理人员、养老护理员等不同类型培训班。推动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见习基地建设,加强三地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互促共建,计划在京津冀三地挂牌成立10家培训基地和10家见习基地。深化养老服务人才供需对接,充分挖掘养老服务机构人才需求,建立起更精准高效的人才服务模式。

此外,三地还将持续在推动京津冀养老行业信息化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异地养老老年人信息定期核实机制,确保运营补贴发放等工作快速、精准;强化养老机构信息审核,为三地老年人在异地养老提供更加精准、优质的选择;优化区域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为老年人选择异地养老创造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