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政动态>动态要闻
北京市民政局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发布日期:2022-03-09 09:18:11 来源: 政策法规处
【字体: 】    打印本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之年。全市社会建设和民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民政部的有力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一、2021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依法全面履行社会建设和民政工作职能

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救助程序,疫情期间统一取消民主评议、入户调查等“面对面”环节。积极运用“互联网+”、电子证照等方式,进一步精简政务服务事项申报材料,试点推行告知承诺审批方式,各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减超过10%。

夯实基本民生保障。推进养老服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明确保障内容、保障标准,推动养老服务质量水平、供给能力、综合监管等持续提高。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推动构建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工作获得民政部肯定。调整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设置,明确民政部门牵头统筹职责,完成《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立项论证,落实《民法典》关于收养的规定,进一步规范收养申请受理、收养评估和家庭寄养管理。

强化基层社会治理。高质量完成全市7164个村和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选举过程依法合规、平稳有序,“两委”成员学历、年龄“一升一降”,各项指标优化提升,基层民主建设迈上新台阶。编制出台“回天地区”基层社会治理五年行动计划,研究修订《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等政策,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法治化基础。优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和培育扶持机制,统筹推进“一中心、多基地”孵化体系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依托市民政教育管理学院成立社会组织党校

完善基本社会服务。按照《民法典》设置“离婚冷静期”的新规定,修订完善离婚办理条件和程序推进全市婚姻登记档案信息跨部门共享应用编制出台《北京市殡葬设施专项规划》深化市属殡葬服务单位改革,持续深入开展殡仪服务领域漠视群众利益专项整治推进慈善事业发展规范慈善信托项目运作规范福利彩票管理销售。

)着力提升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

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立法。积极协调立法进程认真贯彻执行立法程序规定,确保立法权限合法、程序合法、实体合法。市政府规章方面,修订北京市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废止了《北京市街道办事处工作规定》,增强了立法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地方性法规方面,按照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完成《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修订)》立项论证稳步推进立法进程

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认真贯彻《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均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对规范性文件严格审核把关,2021年共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30余件,同步做好公平竞争审查

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以民政重点领域、民政执法和民政办事公开为重点,持续推动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全面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水平。

(三)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综合运用招录法学专业人才、聘用专家学者、律师等方式加强法治专业水平。修订《北京市民政局行政处罚简易程序规定》《北京市志愿服务裁量基准》等制度文件加大对各区的指导力度,常态化开展案卷评查,推进执法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有力净化首都社会组织生态空间开展清明专项执法,严格查处殡葬领域违法行为配合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涉企收费”“殡葬领域”等双随机抽查。完善与公安、市场监管、医保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强化相关领域执法力度。

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向社会公开执法人员基本信息、行政处罚职权清单、裁量基准等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实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在作出重大行政处罚之前,严格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四)不断强化内外监督工作合力

依法强化内部监督。认真审核局系统各类合同、协议、招投标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合同签订履行。持续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和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健全全系统法规文件目录体系,有效提升全系统依法行政能力。

自觉接受外部监督。推动工委会、局长办公会会议开放,积极邀请人大、政协代表等列席会议,提出意见建议。及时回应代表委员关切,高效办理承办的233件建议提案,其中单办8件,主办91件,会办134件。高度重视成果转化,将建议提案办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请代表、委员出谋划策,共同推进全市社会建设和民政工作创新发展。

)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发挥行政复议化解争议的主渠道作用,认真做好行政复议、诉讼工作。优化“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围绕群众诉求导向,坚持上下联动、全员响应,规范接、转、办流程,压实责任,强化督查考评,提高工作质量。加强初信初访办理,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群众信访诉求数据总量呈现较为明显下降趋势

)加强普法宣传培训工作

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印发《北京市社会建设和民政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京社委发〔202162),进一步推进法治教育宣传工作深入开展制发工委会、局长办公会会前学法计划,压实学法责任。组织系统内相关法律宣传教育,在局系统开展《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等重要文件学习宣传。强化普法工作的统筹和落实,市民政综合执法监察大队、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获评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单位和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二、2021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依法行政的理念还需加强

个别领导干部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意识还不够强有些单位存在超越职责、未及时全面履行职责等现象,有的单位对规范性文件和合同审查的要求和程序不够重视。

         (二)法治工作力量有待提高

法治工作力量仍显薄弱,监管和执法效果还不理想。民政行政执法水平与日益复杂的案件相比还需加强依托信息化手段的依法行政能力还有待提升。

(三)法治宣传方式需要创新

普法宣传的方式方法与现代科技手段、互联网+融合的还不够,而且宣传工作大多局限在几个重要事件节点,缺少持续性和连续性,宣传方式和内容还不够接地气。

2021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2021年,我局党政主要负责人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充分发挥了“关键少数”的引领带动作用。

)多种形式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

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学习重要内容,组织召开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局长办公会,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学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内法规和社会领域法规制度,全面解读学习“一规划两纲要”,组织局长办公会会前学法5次。举办市社会建设和民政系统综合业务培训班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组织社会建设和民政大讲堂专题讲座重点学习行政处罚法与民政部门依法行政等内容。

(二)多项举措履行主体责任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提升依法行政工作质效。我局主要领导带头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年终述法相关工作要求,将推动落实法治建设相关情况作为个人述职的重要内容。按《依法治市五年规划(2021-2025年)》要求,率先制发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民政局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深化法治建设的意见》京社委发〔202161),制定《北京市社会建设和民政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京社委法发〔2021〕62号)、2021年全市社会建设和民政事业法治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京社委法组发〔20211等文件,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智慧法治”要求,打造北京市社会建设和民政政策法规文件信息库,进一步强化运用科技化、信息化手段加强社会建设和民政事业法治服务能力,推动我局法规文件库由纸媒进入数字阶段。

(三)多个维度强化法治工作研究

设立重点课题《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北京市社会建设与民政事业法治保障工作体系建设研究》,进一步研究完善社会建设和民政事业法治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法治保障的职责、任务、规划、目标、措施体系。全面梳理《民法典》涉及社会建设和民政事业领域职责的规定,确定了需要民政部门直接履职的条文18条,履职需关注的55条,根据梳理后的民法典职责变化指导民政局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开展遗产管理人机制研究,围绕《民法典》第1145条规定的民政部门担任遗产管理人的职责,围绕如何确认担任、担任程序和形式、具体职责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民政部门担任遗产管理人工作指引》,为基层民政部门提供相关依据参考。《民法典涉及北京民政职责梳理研究报告》获得了民政部2021年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一等奖,《民政部门承担〈民法典〉规定遗产管理人职责机制研究》获得二等奖。

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安排

2022年,我局将按照民政部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为推进社会建设和民政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驾护航。结合局工作实际,2022抓好以下工作落实: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坚持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内法规和社会领域法规制度列入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局长办公会等学习计划。发挥我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职能,研究解决法治建设重大问题。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坚持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不断改进立法工作机制对摸底调研、问题梳理、数据收集、资料汇集等基础性工作早部署、早安排,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厘清需要立法解决的问题聚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小切口”立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小快灵”项目强化支撑作用,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法治工作统筹

落实《依法治市五年规划(2021-2025年)》要求,整体推动全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对涉及民政业务领域的疑难复杂法律问题研究,完善相应体制机制建设,提高法治工作水平。推进社会建设和民政事业政策法规体系和智慧法治信息服务项目建设,综合提升局智慧法治能力。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依法全面履行社会建设和民政部门职能,健全职权法定工作机制,推进各项事权规范化,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公开化,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度,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核机制精准发力,持续提高执法质量科学谋划年度工作任务,合理安排执法检查、办案和专项行动,分级分类查处民政领域违法行为。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统筹完成好会前学法、法治教育培训等工作的开展。制定会前学法计划,特别是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一规划两纲要”和局各单位业务实际,安排好教育、培训等各项工作。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利用多媒体平台,聚焦服务对象和基层工作人员,及时宣传社会建设和民政工作相关法律法规

  

                                                                                                                                   北京市民政局

                                                                                                                                  2022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