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执行公开
2024年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重要民生实事三季度进展情况一览表
发布日期:2024-09-30 17:40 来源: 北京市民政局
【字体:  打印本页  

序号任务内容进展情况
1推动优质养老资源向环京地区延伸布局。1.会同津冀两地民政部门共同起草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京津冀养老政策协同的若干措施》《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协同工作方案》等,建立健全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工作机制。
2.在第二届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上,与中国银联北京分公司等银行机构合作,上线北京养老服务补贴网上支付小程序,打通京籍老年人失能护理补贴异地支付通道。
3.在秦皇岛市举办京津冀养老服务合作暨调研交流推进会,搭建市区沟通桥梁,促进秦皇岛市养老资源宣传推广。目前全市已有13个区与秦皇岛市民政局签订养老服务战略合作协议,约定互访、人才交流、优惠政策等内容。
4.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优化区域劳动力资源配置,截至目前,本市共有16个区与外地建立了养老护理员劳动力输入对接关系,其中分别与天津、河北的共10个县级以上地区(天津2个、河北8个)建立了养老护理员劳动力输入关系。
5.举办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对接会,来自京津冀地区的35家养老服务企业现场展示推介,与来自全国15个省份的25家职业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职业院校根据企业需求定向培养输送养老服务人才。
2做好数据共享、下沉、赋能等工作,在民生、公安、应急、消防等重点领域形成融合应用。1.持续完成民政领域业务数据汇聚工作;
2.完成大数据平台39项数据申请审批,同市税务局等8个部门开展数据共享,提供社会救助、社会组织、婚姻登记、殡葬火化等重要核心数据核验比对等服务,支撑全市购房资格审核、小客车指标申请审核、困难群众参保、税务及公积金办理等多项重要民生保障业务。
3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指导各区落实救助渐退等引导鼓励政策。通过业务培训、日常指导等方式,推动救助渐退等政策落地实施,2024年8月底,全市社会救助对象中有347人正在享受救助渐退政策,即将通过劳动就业实现生活改善,并退出救助保障范围。
4抓好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试点的推广复制工作,实现核心区全覆盖、城六区整体布局。推广居家养老创新模式,目前,全市城六区共有116个揭榜挂帅点位,已全部完成考核并挂牌,累计签订居家养老长期照护单1816单,有效解决了1800多个家庭的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问题;同时开展助餐、助医、助洁、助浴等各类服务,有效满足周边居家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实现了核心区全覆盖、城六区整体布局。落实居家养老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网签,自合同网签以来已签订389单,通过信息化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监管,全力维护老年人权益。
5落实关于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推广布局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新建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00个,优化调整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功能,建立健全以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统筹,以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延伸,与常住人口、服务半径挂钩,全面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1.印发《北京市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管理指引(试行)》(京民养老发〔2024〕21号)、《北京市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验收指引(试行)》(京民养老发〔2024〕22号)、《北京市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效能评估实施方案(试行)》(京民养老发〔2024〕23号)、《关于印发<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设施委托运营协议(试行)(范本)>的通知)(京民养老发〔2024〕50号),形成建设验收、运营管理、效能评估的全链条管理闭环。
2.截至9月27日,68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已建成,其中,66个通过验收,2个正在验收,其余点位均在有序推进中。
3.依托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整合辖区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和各类专业养老服务商,建设供需对接、服务商管理、服务调度和质量控制等功能的信息管理平台,形成以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统筹,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实体网点,加盟专业服务商为虚拟网点,覆盖区、街(乡镇)、社区全域的养老服务三级网络。
6支持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支持的意见,为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浴等普惠性照护服务。新建20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1.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实施意见》(京民养老发〔2023〕282号),今年初至9月底,全市共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1644户,正在改造中1080户。落实《北京市加力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京发改规〔2024〕5号),研究制定《北京市促进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消费工作方案》,优先保障经济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材料和用品购置需求。
2.持续加强对各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的监督指导,坚持每月统筹调度,对进展缓慢的区进行点对点指导,确保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为重度失能失智、重度残疾等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保障。截至2024年9月底,全市2024年度新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6244张。
3.推广居家养老创新模式。目前,累计签订居家养老长期照护单1816单,有效解决了1800多个家庭的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问题。2024年新发展养老助餐点397个,截至9月,共开展助餐服务648万人次,其中为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提供助餐服务211万人次。
7加快完善“以院统站带点”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因地制宜实施乡镇敬老院改造工作,新增240个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1.推动符合条件的乡镇敬老院升级改造成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2024年,拟推动3家机构升级改造成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已有2家已通过验收。
2.截至目前,全市新建240个农村邻里互助点,已提前完成全年建设任务。
8强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建立健全监管清单、标准以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构建多元化养老助餐服务模式,加快培育发展养老助餐服务市场主体,新增养老助餐点300个。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1.与市检察院建立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服务安全法律保障协作机制,开展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入职背景调查,建立异常人员信息台账,完善从业人员的信息共享协同监管。
2.建立健全风险隐患管控清单,与市消防救援总队共同起草养老服务机构消防安全检查自查标准清单,强化综合监管效能。
3.落实《北京市养老机构“风险+信用”综合评价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养老机构“风险+信用”评级。截至9月初,配合消防部门对养老机构实施“风险+信用”评价。
4.指导各区积极稳妥、因地制宜推进养老助餐点建设,截至目前,2024年新增养老助餐点397家。
5.推动市、区两级规范有序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印发实施《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见习基地管理办法(试行)》,指导三地行业协会开展养老服务技能社会化培训,承接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学生实习、见习活动。积极筹办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赛项,各区已完成初赛,共计1100多名人员参加。
9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调整优化保障标准,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开展“物质+服务”救助,提高救助的精准性和实效性。1.印发《关于调整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京民社救发〔2024〕80号),将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1395元调整为1450元。完成本年度保障标准调整工作。
2.根据国办、民政部有关文件精神,拟定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数据标准、监测模型及功能开发,持续完善有关部门信息共享数据目录和监测预警指标,开展线下数据比对,获取社会救助对象相关数据;目前已完成数据管理、预警管理等主要功能建设;积极推进社会救助信息上传大数据平台共享共用。
3.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结合“七有”“五性”弱有所扶领域监测评价指标,指导试点区科学制定服务类社会救助需求评估指标,常态化开展需求摸排评估。指导各区开展社会救助服务工作。在不断完善困难群众精准帮扶系统台账数据的基础上,对困难群众开展居所清洁、康复训练、日常护理、心理疏导、社会融入、资源链接等个性化帮扶服务。
10发挥“一站式”辅具服务平台作用,促进高科技康复辅具产品供需对接,用心用情服务残疾人群体。1.加快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自建系统与全国系统的功能对接和数据共享,已完成运维招标工作。
2.在全市推广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已有14家辅具租赁服务点对外营业。
3.组织行业龙头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暨第五届北京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等,展示养老科技、老年用品、康复辅具等新技术、新产品,促进有效供需对接。
11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快儿童友好城市建设。1.研究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婚姻管理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持续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培育文明婚育新风。借助520、七夕等特殊时间节点,举办以“唐韵”、“非遗体验”等为主题的集体婚礼3场,特色婚俗活动41场。
2.根据市发改委统一部署,推进儿童友好城市民政领域2024年工作任务;加强我市儿童收养信息系统建设,完成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开发、评测、终验等工作;同市教委、市公安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推进全市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监测摸排和统计分析工作。
12推动完善各行业领域的隐患判定标准体系,坚决排查整治医院、养老院、大型商业综合体等高风险场所和经营性自建房等重点部位消防安全隐患。1.全面开展养老机构“风险+信用”评级,推动分级分类监管更加精准。配合消防部门对养老机构实施“风险+信用”评价,督促各区民政部门联合属地消防部门按照“边排查、边整改”的原则,对相关机构消防风险隐患开展重点核查检查。严格督导各区按照“一院一账”“一院一人”落实百日行动工作要求。与市消防救援总队共同起草养老服务机构消防安全检查自查标准。聘请第三方专家开展检查,结合重点监测点和前期排查结果,对隐患突出、问题高发机构实施重点检查。
2.相继印发《北京市民政局2024年安全生产和消防重点工作任务》《北京市民政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文件,明确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重点工作。制发《2024年市局系统防汛方案》,修订印发《市民政系统防汛应急预案(2024年版)》,以演促练做好防汛应急演练。对全市民政服务机构开展安全生产明察暗访工作,实现明查暗访全覆盖。圆满完成“中秋节”等重大节假日和中非合作论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等重点时期安全防范各项工作。
13新建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00个和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240个(含养老助餐点300个);新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2000张,为重度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浴等服务。截至9月27日,68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已建成,其中,66个通过验收,2个正在验收,其余点位均在有序推进中。新建240个农村邻里互助点,新增养老助餐点397家,新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6244张。已提前完成全年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养老助餐点、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任务。推广居家养老创新模式,累计签订居家养老长期照护单1816单,有效解决了1800多个家庭的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问题。截至9月,共开展助餐服务648万人次,其中为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提供助餐服务211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