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执行公开
2024年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重要民生实事二季度进展情况一览表
发布日期:2024-06-30 17:38 来源: 北京市民政局
【字体:  打印本页  

序号任务内容进展情况
1推动优质养老资源向环京地区延伸布局。1.对本市养老服务市场主体津冀蒙投资运营意向开展摸底调查;指导昌平区举办“将专业的养老服务精准送到有需要的老年人家中”京津冀养老服务联席会。
2.举办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对接活动,同步举办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招聘会。召开京津冀养老协同专题工作组分管领导联席会,研究养老协同专题工作组2024年重点工作方案。在秦皇岛市召开了2024年京津冀养老服务合作暨调研交流推进会,进一步深化了三地养老服务资源交流。
3.会同卫健、医保、人社等部门重点围绕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工作面临的堵点难点等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
2做好数据共享、下沉、赋能等工作,在民生、公安、应急、消防等重点领域形成融合应用。1.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等6个部门开展数据共享,完成大数据平台16项数据申请审批。
2.持续开展民政领域业务数据汇聚工作。
3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落实就业奖励、就业渐退等政策,引导困难群体积极就业,对实现就业的低保申请人员,在核算家庭收入时,先扣除就业奖励再核算家庭月人均收入,对实现就业后收入超过标准并主动申报的,最低生活保障渐退期由6个月延长至1年。
4抓好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试点的推广复制工作,实现核心区全覆盖、城六区整体布局。1.以创新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为主题,成功举办2024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
2.在城六区以“揭榜挂帅”方式引入近30家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分期分批、积极稳妥推广布局。目前,在城六区建有72个点位,创新试点服务已经实现核心区全覆盖。截至目前,城六区累计签订居家长期照护单1400余单,同时开展助餐、助医、助洁、助浴等各类服务。同时,指导城六区59家养老服务中心全部开工建设。
5落实关于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推广布局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新建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00个,优化调整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功能,建立健全以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统筹,以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延伸,与常住人口、服务半径挂钩,全面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1.印发《北京市2024年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结合各区现有养老服务设施情况和人口老龄化程度,以城六区为重点,将100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任务合理分配至各区。
2.印发《北京市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管理指引(试行)》(京民养老发〔2024〕21号)、《北京市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验收指引(试行)》(京民养老发〔2024〕22号)、《北京市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效能评估实施方案(试行)》(京民养老发〔2024〕23号)、《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设施委托运营协议(试行)(范本)》(京民养老发〔2024〕50号),形成建设验收、运营管理、效能评估的全链条管理闭环。
3.督促指导各区按照“一中心一方案”要求,制定建设方案,确保每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方案可落地、可执行。截至目前,20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初步建成待验收后挂牌运营。
6支持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支持的意见,为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浴等普惠性照护服务。新建20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已建成全市经济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系统,建立与残联无障碍数据、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数据共享对接机制。督促指导各区民政部门遴选招募适老化改造服务商,截至目前,招募适老化改造商、评估商、验收商共39家。截至目前,新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1960张,完成全年计划98%。
7加快完善“以院统站带点”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因地制宜实施乡镇敬老院改造工作,新增240个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督促各区加紧推进点位建设工作,强化对已建成点位的实地督导检查,提升互助点养老服务效果。召开全市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建设工作推进会,督导各区按时完成建设任务。截至目前,已新建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207个,完成全年计划的86%。
8强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建立健全监管清单、标准以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构建多元化养老助餐服务模式,加快培育发展养老助餐服务市场主体,新增养老助餐点300个。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1.围绕养老机构服务安全、资金安全、食品安全、无障碍及适老化等10个养老服务场景,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场景化监管清单和监管标准,建立闭环监管机制。目前,已将《养老服务机构合规手册》(“一业一册”)、《养老服务机构综合监管统一检查单》(“一业一单”)印发至各区民政部门及养老机构参考使用。印发《北京市养老机构“风险+信用”综合评价实施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文件),根据养老机构“风险+信用”评级结果情况开展差异化监管。
2.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养老助餐点353家,已完成年度任务。
3.组织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春季校园双选会和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对接会。会同中福协在第十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期间同步举办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对接活动,引导全国各地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为京津冀养老服务企业定向培养、输送养老服务人才。印发《2024年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各区民政部门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
9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调整优化保障标准,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开展“物质+服务”救助,提高救助的精准性和实效性。1.启动本年度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工作,根据统计部门提供数据,会同市财政局测算拟定低保标准调整方案。
2.组织召开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进展情况汇报会,持续完善有关部门信息共享数据目录和监测预警指标;与建设单位共同梳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总体框架和工作流程,研究设计各项功能效果图。
3.印发通知,指导各区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
10发挥“一站式”辅具服务平台作用,促进高科技康复辅具产品供需对接,用心用情服务残疾人群体。1.在全市推广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逐步建设“一区一中心,一街一站点,社区全覆盖”,促进辅具产品供需对接。东城区、房山区已有辅具租赁站点对外营业。
2.依托“北京市养老服务网”“北京市残疾人辅具服务平台”等打造服务老年人、残疾人的康复辅具线上租售服务平台,集合“科普辅具知识、介绍服务网点、展示租售产品”等康复辅具服务。
3.筹备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将康复辅具纳入“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在国家级、国际性服务贸易平台上设置专门的“康养管理服务区”展区,邀请康复辅具及养老产业领域先进企业参展,展示国际化、高科技的康复辅具和适老化产品。
4.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数字服务领域场景建设,将残疾人两项补贴纳入北京市高效办成残疾人服务“一件事”集成办事场景。
5.抓好《北京市“精康融合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贯彻落实,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对象和康复机构摸底调查,推进建立社区康复服务对象和康复机构的信息档案库。
11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快儿童友好城市建设。1.各区利用婚姻登记高峰日开展“5·20浪漫游园会”青年交友活动、“爱为媒、服为证,一生守候,一世陪伴”等主题活动,通过举办集体颁证活动,如“非遗传承闹元宵 幸福良缘在西城”等,提升婚姻登记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和谐婚姻家庭建设,深入首都婚姻登记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移风易俗及家庭文明建设,培育文明婚育新风。
2.根据市发改委统一部署,细化分解儿童友好城市民政领域2024年工作任务;加强我市儿童收养信息系统建设,完成系统开发需求对接工作;配合妇联做好“爱心妈妈”结对工作,对留守儿童、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摸底、筛选;加强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安全管理。
12推动完善各行业领域的隐患判定标准体系,坚决排查整治医院、养老院、大型商业综合体等高风险场所和经营性自建房等重点部位消防安全隐患。1.印发《北京市民政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京民行发〔2024〕12号)、《北京市民政行业分类分级安全生产检查暂行办法》和《北京市民政局2024年度安全生产督导检查计划》(京民行发〔2024〕24号)、《北京市民政局2024年安全生产和消防重点工作任务》(京民行发〔2024〕27号)、《北京市民政行业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京民行发〔2024〕44号),确保各项任务扎实有序推进。
2.认真做好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一季度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市委市政府安全生产第一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对照问题清单和反馈意见,按照“一题一策”研究整改措施,制定整改方案。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一季度明察暗访发现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安全生产第一督察组反馈意见提出的问题均已完成整改。
3.组织召开全市民政系统2024年“五一”假期安全工作部署会,圆满完成“五一”期间安全防范各项工作。
4.督促各区民政部门和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机构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工作,常态化排查风险隐患,建立整改台账,严防事故发生。
5.结合民政部办公厅《养老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制定了《北京市养老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工作指引》,集中组织全市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学习。制定《加强养老机构重大安全生产风险防范若干措施2024年工作方案》,持续开展飞行检查、明查暗访、专家检查,全面防范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服务质量安全等重大隐患。
13新建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00个和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240个(含养老助餐点300个);新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2000张,为重度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浴等服务。完成100个区域养老服务机构点位申报筛选工作。截至目前,已建成待验收20家。全市已新建207个农村邻里互助点,完成全年计划86%。全市新增养老助餐点353家,已完成年度任务。新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1960张,完成全年计划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