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领先”为统领 全面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 |
|||||
|
|||||
以“四个领先”为统领 全面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 市社团办 今年是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之年,也是社会组织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刚刚召开的全国两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了“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要求。年内,国务院还将出台《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意见》,从制度安排给改革以支撑,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对于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是一项光荣的历史任务,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这项改革创新面大,涉及登记、管理、扶持、发展等各个环节,是对管理体制和工作体系的全面创新;系统性强,涉及政府诸多部门和各类社会组织,涉及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的调整,涉及发展方式和建设标准的调整,需要顶层宏观设计;社会压力重,改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社会各界期望值高涨。民政部门已经站在了改革牵头部门的位置上,我们既要有深化改革的勇气和决心,也要对存在的风险和矛盾清醒认识,要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进步。今年社团办的工作:要按照局党委的实现社会组织“发展理念、规模数量、培育扶持、形象能力”在全国领先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当前和长远,治标和治本,改革、发展和稳定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宏观设计、系统思考,大胆创新、重点突破,稳妥推进、防控风险,上下协同、调动积极因素”的工作方针,努力干出大民政的特色、气势和风采。主要思路和重点任务是: 一、抓好顶层设计,形成整体布局 主动站位市委市政府和全市社会组织角度,解放思想、放宽眼界,注重规划设计和制度建设,打破部门局限,理顺工作机制,实现整体推进。努力争取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全面推出建立直接登记体制、等级管理体制、培育扶持体系、综合监督体系、社会资源配置体制,以及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政策规划、发展方式和工作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要以民政部开展创建社会组织示范区活动为工作抓手,形成上下合力,切实实现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在全国“四个领先”的地位。 二、实现三条战线上的重点突破 (一)在创新政府管理体制上重点突破。一要全面建立直接登记体制。制定《北京市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管理办法》,出台《北京市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工作规程》,推进一业多会,允许适度竞争,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全面实行直接登记;二要推动建立政府职能转移机制。率先开展民政部门转移职能试点,系统梳理民政部门政府职能转移事项,逐步将民政部门承担的事务性管理工作、适合通过市场和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转移给社会组织承担,形成工作机制。同时,按照中央要求,积极协同编制、财政等相关部门,建立我市政府职能转移长效机制,逐步将行业管理与协调、社会事务管理与服务、技术性服务与市场监督,以及社会化服务等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承担。三要加快建立政府购买服务长效机制。制定出台《北京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办法》,推动将政府直接承担的公共服务和事务性工作,采取公开招标、项目发包、委托管理等方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全面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四要建立境外非政府组织报告和备案管理制度。制定出台《北京市境外非政府组织报告和备案管理办法》,建立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京活动报告和驻京办事机构、合作项目备案工作机制,切实将境外非政府组织纳入政府依法管理轨道。 (二)在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重点突破。一要推进政社分开,强化依法自治。研究制定《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部门脱钩方案》,对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有关部门人、财、物脱钩,及脱钩后的配套支持政策作出制度性安排,确保快脱钩、脱好钩,避免一脱就死、一脱就乱。二要积极推进决策、执行、监督分立机制。出台社会组织理事长、秘书长、监事长行为规范,明确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工作职责,完善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社会组织“五自四无”自治模式。三要通过明晰权责促进社会组织承担社会管理重任。明确和发育行业协会商会行业自律、行业调解、行业代言、行业准入退出的职责,形成行业自我管理体系。明确政府扶持项目体系,通过政府授权、委托、购买等多种形式,将政府部门的行业统计、行业调研、行业分析、行业诉讼等事务性工作,交由行业协会商会承担。全面建立分类扶持体系,明确行业类社会组织市场监管的权力和职责;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类社会组织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力和职责;明确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权力和职责,明确科技类社会组织成果鉴定、职称评定的权力和职责,推进社会组织全面参与社会事务管理。 (三)在建立社会资源配置体制上重点突破。没有社会力量支持配合,社会组织管理改革就没有力度,就不可持续。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源系统支持社会组织改革发展。一要建立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资源配置体系。积极推进介入式支持模式,以不同方式对脱钩承接政府职能的社会组织,引入专业组织给予指导、培训、资源支持和监督,提高改革效能。引导调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任务,形成以政府职能转移为牵引的社会组织发展方式,促进社会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二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在涉及改革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打造一批品牌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品牌项目,以品牌效应,促进社会募集和社会支持,助推社会组织改革发展。三要建立社会组织培育交流孵化体系。加强对改革中承担政府转移职能社会组织的培训指导,加强对直接登记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积极推进在市、区县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打造集培育孵化、项目发布、展览展示、交流交往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资源配置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