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规划计划
2012年北京市民政工作会市老龄办发言材料
发布日期:2012-02-02 00:00:00
【字体: 】    打印本页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营造有利于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物质和人文环境

 

市老龄办

 

2011年,市老龄办(协会)在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大民政理念,在各部门、各区县的大力支持下,以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为重点, 研究制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并列入市级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养老理论、养老保障、养老服务、养老科技、养老文化和养老工作六大体系建设的目标。根据老年人的新期待、新要求,按照9064养老模式进一步落实“九养”政策和老年人优待办法,以办理市级54件市人大、政协建议、提案为契机,以通过学习、创新、民主、服务"四型"机关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依法行政效能为载体,加强政策创新,不断推进老龄事业科学发展。

一是进一步提高万名孝星和千家为老服务单位命名活动的质量,突出孝道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广泛宣传“孝星”事迹,丰富了人文北京的内涵。二是将养老(助残)券的使用范围扩大到6大类110项,使4.9亿养老(助残)券的使用率达到97%以上,老年人得到了实惠。三是老年人医疗补助制度从100岁拓展到95岁,将受益老年人从431人扩展到5112人。四是制订了养老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公布了社会监督电话,有效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五是经过对1111个服务单位的逐一检查验收;投入5200万超额完成市政府折子工程500个养老(助残)餐桌和500个托老(残)所的规范化建设任务;投入2500万以奖代补资金促进了1.5万家服务商巩固、提高、规范化建设的进程。六是研发第二代“小帮手”电子服务器,使近20万老年人通过“小帮手”及时获得各类服务,其中450人还通过“小帮手”紧急呼救得到及时救护,挽救了生命。七是招聘2000名居家养老(助残)员,总数已达到4000名,充实了基层老龄工作的力量。八是实施对低保家庭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老年人入住定点社会福利机构给予补贴,促进了本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九是提高街道乡镇敬老院建设资助标准,强化了服务功能。十是提高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运营资助标准,激发了社会资本进入服务市场的积极性,新增床位万张以上。十一是加强养老(助残)精神关怀服务,在中山公园启动了“北京市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十二是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老年人协会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全市覆盖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三是在全市有条件的社区服务中心设立“银龄婚姻家庭建设俱乐部”,指导服务老年人的婚姻生活,推进了和谐家庭建设。

13项政策的出台使惠老覆盖人群得到扩大、服务内容得到拓展、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誉,有力推动了首都养老保障事业的创新发展。

在此基础上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召开新闻发布会2次,在广播电视播出报道330条,报刊杂志刊发新闻600余篇,网络报道1200余条。制作完成两部老龄工作专题片和政策宣传展板60余块,心理健康知识展板100余块并进行区县巡展,观众达54万人次,提高社会各界对各项惠老政策的知晓度和社会力量对养老事业的参与度。

2012年,市老龄办(协会)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进一步落实“九养”政策和老年人优待办法,通过政策创新使老年人得到更多实惠,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加强养老理论体系建设方面,深入开展应对首都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以更加积极、主动、科学的姿态,加强调研和立法工作,做好北京市老年人保障条例的修订工作。二是在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探索建立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和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的办法,降低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的风险度,以保障90%老年人的居家养老。三是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整合社会养老设施和社区服务各类资源,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建设100个具有综合管理服务功能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重点解决6%老年人的社区养老问题。加大机构养老的政策扶持,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满足4%老年人的机构养老需求。评选奖励1000家为老服务示范单位,促进社会资金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四是在养老科技体系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小帮手”服务管理平台的建设。建立北京市老年人口数据库、老龄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化平台及北京市老龄网,提高老龄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五是在养老文化体系建设方面,首先,深入开展万名家庭孝老、社会敬老、行业助老的孝星和千家为老服务示范单位评选命名活动,加强部门协调与合作,组建市区两级百名“孝星”事迹宣讲团,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社会氛围;其次,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和“北京市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为老年人提供10万小时精神关怀服务,大幅提高老年精神关爱服务水平;再次,实现基层社区老年人协会的全覆盖,发挥老年人协会的社区自治功能,广泛开展文艺、体育、科技、教育活动,推进基层文化养老进程。六是在老龄工作体系建设方面,继续招聘2000名养老(助残)员,加强上岗培训,使全市总数达到6000名,基本实现社区覆盖;继续加强老龄系统和协会机关的自身建设,通过“四型”机关建设的途径,努力形成智慧型机关团队,全面提升老龄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以适应时代对老龄工作的更高要求。

各位领导,同志们!老龄工作任重道远,老龄事业前途辉煌。市老龄办(协会)的全体同志,有决心、有信心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在各部门的有力支持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会同16区县老龄工作者以团结、开拓、科学、奉献的精神风貌,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大民政文化,为加快实现“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目标,营造有利于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物质和人文环境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