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婚姻管理处五年来的工作情况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 |
|||||
|
|||||
局婚姻管理处五年来的工作情况 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 一、五年来的工作情况 五年来,全市婚姻登记机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大民政理念,围绕“平等、自由、幸福、和睦”的和谐婚姻家庭建设总目标,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文明服务,实现了婚姻管理工作从婚姻登记到推动和谐婚姻家庭建设的发展转变。 (一)依法行政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坚持依法、便民原则,出台了《补领婚姻登记证工作规范(试行)》等系列制度,更好地保障了特殊困难群体的婚姻家庭权益;二是结合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题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配置身份证识别器、阅读器,用科技手段为依法行政提供保障,防止违法登记数百起;三是联合公安、司法等部门,坚持合法化原则和区别化处理方式,解决了1057件公民私自收养问题,保护了被收养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首都社会稳定;四是以纪念《婚姻法》颁布6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走集市、入山村、进军营宣传活动,形成登记机关、报纸、电视、电台、网络和电话全覆盖的立体宣传平台和以特殊日、高峰日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模式。 (二)多项创新举措惠及群众。一是领导重视、科学决策、创新服务,圆满完成 (三)登记机关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服务环境和设施,营造了“庄严神圣、喜庆温馨、现代时尚”的婚姻登记氛围;二是统一了《婚姻登记机关工作准则》、《婚姻登记员行为准则》和《婚姻登记机关文明服务承诺》,开展“文明服务年”活动,提高了服务质量;三是信息化建设进展突出,2010年涉外、华侨、港澳台婚姻登记与全国联网,2011年北京市婚姻登记系统与全国婚姻登记数据中心对接;从档案部门共享婚姻登记历史档案电子数据377.8万条,开展了婚姻登记历史档案的数据化补录工作;四是转变培训模式,新入职登记员、业务骨干、专项业务和全员培训相结合,专家学者授课和登记员交流相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有效地提升了队伍素质;四是2007年以人员和服务俱佳的优秀团队形象,高分通过为期两个月的明查暗访,被评为“首都文明行业”,2011年以新的业绩高分通过复查,保持了这一称号。全市婚姻登记机关均达到民政部规范化建设要求,市民政局荣获“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十一五’贡献突出单位”荣誉称号。 (四)和谐婚姻家庭建设效果初显。一是总结离婚调解工作经验,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采取加强自身力量、公益组织参与、政府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开展婚姻家庭辅导,离婚登记增长量明显减少;二是制定《北京市结婚登记颁证服务暂行规范》,在全市推行结婚登记颁证服务,建设和谐婚姻文化,受到广泛关注;三是成立北京婚姻家庭建设协会,开通96156婚姻家庭咨询服务热线,组织“婚姻家庭公益大讲堂”活动,开展“银龄婚姻家庭建设俱乐部”进社区试点工作,受到群众欢迎,形成共建首都和谐婚姻家庭的新局面。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全市婚姻登记机关将继续落实大民政理念,以大民政文化建设为引领,以婚姻登记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努力构建现代服务型婚姻登记机关,推动首都和谐婚姻家庭建设创新发展。 (一)以标准化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一是抓住事业单位改革的契机,解决机构性质和登记员编制问题,打造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队伍;二是进一步改善硬件条件,重点扩大城区婚姻登记机关面积,改造设施,体现便民、温馨和现代理念;三是以提升服务为核心,深入开展“文明服务年”活动,增强意识,改进作风,强化能力,提高效能,为群众提供更加规范、便捷、优质的服务。 (二)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制度创新。积极协调推动,完成1950年以来婚姻登记历史档案数据补录任务,实现全市婚姻登记档案的数据化。同时,进行登记系统的改造和升级,完善应用功能,规范应用管理。在信息化建设的保障下,从不断满足群众日益提高和多样化需求的角度出发,探索婚姻登记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为群众办理业务提供更大的便利。 (三)以文化建设助力和谐婚姻家庭建设。一是推广结婚登记颁证服务,建立特邀颁证师队伍,完善预约颁证和集体颁证服务,丰富婚姻文化内涵,开展婚姻文化宣传普及;二是加大婚姻家庭辅导的普及和专业化程度,招募志愿者或政府购买服务,组织更多专业力量进入婚姻登记机关开展服务;三是依托北京婚姻家庭建设协会,强化社会化运作模式,开展好96156婚姻家庭咨询、“婚姻家庭公益大讲堂”和“银龄婚姻家庭建设俱乐部”进社区等公益服务,解决婚姻家庭领域社会问题,推动首都和谐婚姻家庭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