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规划计划
局社区工作处五年来的工作情况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12-10-11 00:00:00 来源: 局社区工作处
【字体: 】    打印本页  

 

局社区工作处五年来的工作情况

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

 

一、五年来的工作情况

    (一)创新思路,深化改革,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基本形成。结合社区工作实际,突出首都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三定、两目标的社区治理模式,推行居委会与社区服务站职能分开、协作治理,建立现代新型社区管理制度框架。按照这一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在城区普遍建成社区服务站,配备了8651名专职工作人员,确定了100项基本服务项目,实现了社区服务站与居委会职责相对分开。目前,全市有社区党组织(包括社区党委、党总支和党支部)2612个,社区居委会2717个,居民小组57377个,普遍建立了居民代表会议、协商议事会议、楼门院长等制度,基本实现了党建工作在社区的全覆盖,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基本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服务站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

(二)完善设施,突出服务,现代社区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加大社区设施建设力度,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方法,积极开展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研究出台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乡社区服务工作行动方案》、《北京市社区志愿服务促进办法》、《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指导目录》、《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北京市社区服务站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对改革创新的成果加以巩固,对社区各项工作加以规范,推动首都社区服务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目前,全市共建成覆盖市、区、街三级的社区服务中心194个,2025个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达到350平方米,投入1.6亿余元建成城乡社区服务站5751个,基本实现了城乡社区全覆盖。居民看病就医、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环境美化、治安就业等社区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社区便利服务日益丰富,依托96156社区服务热线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开展了家政服务、综合修理等6大类200多项服务,建立150余个区街自管队伍,实现了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的全覆盖。社区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市、区、街、社区四级社区志愿服务网络,社区志愿者队伍已达1.54万支,人数达到80万余人,为居民提供了大量无偿、快捷、便利服务,也为成功举办奥运和国庆活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统筹城乡,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社区建设,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实现城乡社区各项工作科学发展。一是开展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按照民政部的总体要求和全市总体部署,联合首都文明办等13家单位研究出台《关于开展评选北京市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活动的工作意见》,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广泛开展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通过评选,6个区县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区县、7个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街道、16个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社区。二是全面开展“六型社区”建设。组织召开了北京市社区建设大会,明确了“十二五”时期以“六型社区”为重点全面推进首都社区建设实现新跨越的主要任务,协调首都综治办等20余家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共同研究制定创建标准,建立“六型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印发《关于推动落实“六型社区”建设的工作方案》,引入社会力量开展第三方评估,多渠道动员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六型社区”成为了首都和谐社区建设的新品牌。三是加快农村地区社区建设。以海淀、通州、密云三个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为重点,指导全市13个有农村地区的区县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一方面,从社区入手,坚持以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不断探索符合北京实际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另一方面,从区县层面入手,以创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为抓手,深化农村社区建设,通州区、顺义区、大兴区被评为了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

(四)创新手段,提高效能,社区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效能,实现社区管理服务网络化,依托96156社区服务平台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目前,96156社区服务平台纵向贯通市、区县、街道、社区,横向联系有关部门、社会组织、社区服务企业,开通12条公益服务热线。截至20119月底,96156社区服务热线累计呼叫量达到296万余通,平台累计提供523万人次社区服务,服务响应率95%以上,服务领域基本涵盖了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社区服务门户网站点击总量超过3000万次,日均点击量万余次。96156社区服务平台逐步成为全市社区服务的供需对接平台和社区管理的基础支撑平台,有力促进了社区服务精品化和社区管理精准化,形成了社区信息化助推社区服务管理创新模式。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

      (一)以“六型社区”创建为重点,深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深入开展“六型社区”建设,整合政府、社会和市场多方资源,提高首都社区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力争“十二五”期末实现90%的社区达到“六型社区”标准。以“六型社区”为抓手,继续开展和谐社区建设,把首都城乡社区打造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幸福家园。总结国内外社区建设经验,汇聚多领域社区先进成果,制定北京市社区地方性标准,使首都社区成为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名片。

(二)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四级社区服务中心(站)的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中心设施网络,建立健全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评估体系,规范管理服务行为。探索建立社区服务项目目录体系,创新社区服务项目化运作模式。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构建以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互动应用系统和社区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为重点的“3+1”信息化体系。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事业,形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政府公共服务、居民志愿互助服务、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有效衔接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

(三)以城乡社区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全面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着眼于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全局,充分挖掘农村地区的资源和潜力,深化农村社区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具有首都特点、符合农村实际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努力在统筹城乡发展、率先形成城乡社区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以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农村乡镇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农村地区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搭建起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平台。深入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活动,重点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社区建设,促进城乡社区融合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