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规划计划
市民政教育管理学院五年来的工作情况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12-10-11 00:00:00 来源: 市民政教育管理学院
【字体: 】    打印本页  

市民政教育管理学院五年来的工作情况

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

一、五年来的工作情况

(一)学校更名为学院实现历史性转折。为更好适应大规模、多层次培训干部职工的新要求,强化人力资源建设,加快推进大民政建设,局党委审时度势、科学决策、赋予重任,200998日将学校更名为学院,实现历史性转折,局党委还明确了“建设全国一流的社会建设人才培训基地”的发展目标。全院干部职工欢欣鼓舞,学院驶入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二)局党校职能有力加强。坚持党校姓党理念,累计组织系列主体班培训32期次,参训5362人次,有效提高了民政干部能力素质。落实局党委千名硕士生培养引进计划,与北航合作培养人才,首期招生227人。承担党校学历教育,认真施教、严格管理,受到市委党校成教院好评,五年共培养社工、行政管理、法律等专业本专科毕业生998名。

(三)统筹管理职能有效发挥积极发挥局教育办公室职能,加大宏观统筹力度,规划教育培训,每年组织全市民政教育培训会议,下发《“十二五”时期民政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等重要文件,加强考核,督导全市民政教育培训有序开展。开展教育干部培训,组织编写《社区工作礼仪》等多部培训教材,为各项民政工作提供优质培训服务和智力支持。

(四)“三个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着力打造社工龙头。建成社工登记管理一条龙服务大厅,组织设计社工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方案,完成18758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资格审核和6244人的证书登记工作,组织21期次、2816人次的考前辅导及继续教育,提高了社工人才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民政业务培训长足发展。紧贴培训需求,加大培训力度,拓展培训领域,培训层次和质量得到提高,培训理念和模式得到创新,品牌建设有力加强。累计组织各级各类业务培训班97期次,参训9835人次,民政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有效提升。教育培训网络初步建成。积极与北京电大等多所院校联合办学,在丰台、房山、SOS儿童村等八个单位设立教育教学培训基地、实践示范基地。理论研究成果丰富。紧扣民政热点难点,高质量举办四届民政理论高研班并汇编论文集,为民政工作献计献策;开展大民政理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管理、社会工作等课题研究,发挥智囊参谋作用;与专家合作编写、出版《“大民政”的理论和实践与“中国经验”的成长》、《飘扬的党旗》等;组织大民政理论专家宣讲团深入区县进行宣讲,促进了大民政实践。

(五)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开展科研实践,开发《大民政理念》等十几门民政业务和社会工作新课,转型转向取得良好成效。坚持“不为我有,但为我用”,建立百余人的外聘优质师资库;录用5名优秀应届毕业生,提高了师资队伍专业化、年轻化水平。

(六)自身建设基础不断夯实。加强领导班子、党员干部作风和能力建设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治校理教能力得到提高。全面梳理规章制度,优化机构设置,实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提升了科学化管理水平。开展丰富文化活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严抓安全稳定责任制的落实,确保了学院平安、稳定、无事故。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大民政理念为先导,以争创全国一流民政学院为目标,以社工教育培训为龙头,以“三个基地”建设为着力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党建为保障,进一步解放思想、趁势而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深化民政理论研究,提升内部精细化管理,努力形成大教育、大培训新格局,为首都民政事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二)基本原则。坚持抢抓机遇,跨越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三)发展目标。第一,党校教育出特色;第二,社工基地创一流;第三,业务培训出精品;第四,理论研究结硕果;第五,队伍建设上层次;第六,规范管理上台阶;第七,硬件建设高水平。

(四)主要任务

1.继续强化民政党校职能。有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地组织实施各级各类主体培训班,有效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民政队伍的综合素质。

2.着力推进社工教育培训。强化龙头地位,完善登记注册工作,创新社工专业多领域、针对性的继续教育新模式,积极探索实践本土化的社工新实务,努力提升社工人才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3.大力开展民政业务培训。紧贴民政民生和社会管理服务新需求,围绕10项重点民政业务,本着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开展民政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以提高广大民政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4.深入进行民政理论研究。紧紧围绕民政发展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应用性研究,促进研究成果转化,有效指导民政实践,更好地发挥政策咨询和智囊参谋作用。

5.继续深化教学及管理改革。加大教师转型转向力度,强化内部培养,注重借力提升,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6.积极探索新型办学模式。认真贯彻“开门办学、特色兴院”的指导方针,拓展资源,巧借外力,继续加大合作办学力度,更好地满足民政事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

7.不断加强学院自身建设。强化班子和队伍自身建设,努力打造学习型组织,完善制度机制,着力精细化管理,挖掘学院区位优势,注重和谐校园建设,进一步提升学院整体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