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慈善工作处五年来的工作情况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 |
|||||
|
|||||
局慈善工作处五年来的工作情况 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 一、五年来的工作情况 (一)积极发展会员,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底,成立了全国首家慈善领域的行业协会——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简称“联合会”),会员单位已从最初的13家扩展到现在的74家,服务领域也从起初的6大方面拓展到20多个方面,4年来(截至2011年末)共募集善款逾30亿元。 (二)举办专业培训,提高从业水平。每年定期举办各类相关培训,仅2008年至2011年,共为各类慈善公益组织的管理者及从业人员约430人次提供了十期专业培训,获得会员单位的好评。 (三)扩大宣传报道,传播慈善文化。四年间,通过本市主流媒体对首都慈善公益进行宣传报道,其中《北京日报》开设专版七次,其他媒体设立专刊十期,相关慈善公益宣传报道近600篇。 (四)打造慈善品牌,推动全民慈善。为传承“滴水成渊”的慈善公益理念,将“十元慈善”精心打造为首都慈善公益品牌项目,每年11月举办全市募捐宣传月,使慈善更加社会化、平民化,让慈善走近寻常百姓。 (五)开展网络评选,扩大社会影响。连续4年依托搜狐网公益频道对优秀的慈善公益个人以及慈善公益项目进行网络评选。同时,还增设“商界彩虹心”荣誉企业评选项目,加强了企业和慈善公益组织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 (六)举办慈善晚会,表彰激励典型。每年主办以“善行天下”为主题的大型慈善晚会,对本年度在慈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项目和企业进行表彰。截至2011年,“首都慈善晚会”已举办四届,每届晚会亮点频出,反响强烈。 (七)出台规范指引,填补相关空白。2011年4月,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我国首部《慈善公益组织管理流程指引》,推动了慈善公益组织规范化的运作,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八)出台战略规划,加强政府引导。针对未来十二五首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需求,结合我市十二五民政发展的规划,于2011年10月出台了《首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十二五战略规划》。该规划明确了首都慈善公益组织未来发展的工作目标,细分了各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有助于引导和促进了首都慈善公益组织未来的发展。 (九)推进慈善立法,加强政府监管。为进一步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强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监督管理作用,我们积极推动北京市的慈善立法。目前已经完成了慈善立法的法律法规汇编和相关立法调研工作,正就立法草案进一步征集意见。 (十)构建指标体系,促进社会监督。为加大慈善公益组织信息公开的力度,完善信息公开的内容,更好地引导社会公众监督和评价慈善公益组织,于2011年10月开始研究起草《慈善公益质量标准》,目前已经过两次专家论证和研讨,初稿正在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当中,力争年内出台。 (十一)成立专门机构,加强推动力度。2011年10月,北京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批准市民政局成立慈善工作处。慈善工作处将主要开展以下工作:负责组织拟订本市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指导社会捐助工作;承担本市慈善事业的宣传及慈善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组织开展慈善方面的交流合作。 (十二)经过不懈努力,工作硕果累累。经过近5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工作也取得了诸多成绩。2009年荣获对口支援什邡灾后恢复重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1年民政部首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六个指数的评选活动中,北京市的志愿服务指数、政府支持指数和慈善组织捐赠指数均名列第一,同时北京市荣获“中国慈善推动者——中国公益慈善七星级城市”的称号;在2011年中国慈善年会上,北京市荣获“城市的榜样”殊荣;2012年还获得北京市对口支援工作社会贡献奖;在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 (一)开拓创新思路,做好顶层设计。深入分析研究我市慈善事业发展现状,加强慈善领域的政策、法规、理论的研究探讨,学习兄弟省市和国外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开拓创新,解放思想,从思路上、体系上做好“顶层设计”,规划、设计好我市慈善事业的发展规划。 (二)加强监督管理,出台扶持政策。出台政策法规,规范组织发展;搭建行业平台,促进行业规范;完善监督机制,推动透明运作;建立扶持机制,加大政府购买。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和公众的作用,构建三位一体的规范化体系,促进慈善组织的发展。 (三)加大宣传表彰,提升社会影响。加大慈善理念宣传,推动慈善氛围的形成;开展全市慈善表彰,激发全民慈善热情;打造首善品牌,提升社会影响。通过政府、媒体和民众的互动参与,积极构建多层次的宣传表彰机制,加快慈善事业的发展。 (四)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服务能力。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搭建平台,提供支持,促进慈善组织自身的专业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慈善组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务民生,惠及民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