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统计信息
二00七年北京市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08-06-05 00:00 来源: 原创
【字体:  打印本页  

京民计发〔2008〕248号

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印发《2007年

北京市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通知

各区县民政局,机关各处室,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各二级单位、直属单位:

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北京市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已编制完毕,经局领导审阅同意,现予印发。

二○○八年六月五日

2007年北京市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市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和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着力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推进民政工作改革发展,落实91项市政府各类折子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标志着首都民政事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调整提高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标准由310元调整到330元,农村低保标准也有相应提高,朝阳、海淀、丰台3个近郊区实现了城乡低保标准的统一。及时应对消费品价格变化,适时启动应急救助预案,向低收入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性生活补贴每人每月20元,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受物价波动影响。截止到2007年年底,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有14.8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8.2万人。完善分类救助制度,进一步提高特殊困难人员的救助水平。出台《完善北京市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资助城市低保对象参加“一老一小”医疗保险。提高农村特困户危房翻建数量和标准,全年为1085户农村特困户翻建维修住房3211间,提前超额完成计划。制定特困家庭大学新生子女入学救助政策,每人资助4000元,为1888名低保家庭子女发放高等教育救助资金754万元。规范临时救助程序和标准。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接受捐赠站点发展到1494个、“爱心家园”165家,在全市构筑起以服务群众、方便群众的捐赠救助、互助网络。做好低收入家庭的帮扶和走访慰问工作,圆满完成对口支援任务。

加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切实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建立第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全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3万人次,1.2万人次返回原籍。全市2003至2007年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2万人次,5.1万人次返回原籍。做好外省(市、自治区)来京信访人员接待、服务和管理工作,全年接待来京信访人员10.5万人次,为中央各部委、外省市工作组和市有关部门提供了较好的综合服务保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圆满完成春节、党的十七大、全国两会、奥运测试赛等各类节日、敏感日期间的大规模集中劝返任务,为确保首都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

单位:人、户数

年度指标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城镇低保人员

119583

160732

160774

154606

151770

147576

城镇低保户数

54491

72372

74068

72659

73110

72679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

单位:人、户数

年度指标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农村低保人员

54433

67005

74914

78095

81142

82359

农村低保户数

28698

34638

39442

41830

44325

45721

二、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稳步推进

从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入手,进一步打牢基层基础,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制定《“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建设规划方案》,加大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建设力度。深入开展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社区功能不断完善。推进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体制改革试点,建立标准化社区服务站点。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住房公积金,加强了社区组织队伍建设。截止到2007年底,我市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525处,比上年增长14.9%。其中街道办的社区服务中心137个;安置下岗人员8303人,同比增长29%。社区服务志愿者人数已达到24.8万人。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0.7万个,建立标准化的社区服务站1587个。

以8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为基础,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依法组织完成了第七届村委会选举工作,全市共有3854个村参加选举,参选率达93.2%。截至2007年底,全市设有社区居委会2554个,比上年增长1.1%;村委会3954个,比上年略有下降。制定《北京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基层政权与社区状况

  单位:个

年度指标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居委会

2097

2445

2529

2482

2525

2554

村委会

4005

3985

3974

3957

3957

3954

城镇社区服务设施

1574

1787

1970

1897

2197

2525

其中:社区中心

139

143

158

164

167

137

三、优抚安置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建立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完成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县)、模范单位和个人推荐评选工作。全市共涌现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12个,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6个、爱国拥军模范3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解决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和优抚对象困难的相关政策文件,做好参战、参试人员身份认定工作。进一步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提前完成300户农村优抚对象房屋建设计划。截至2007年底,全市各级抚恤事业费支出4.1亿元,比上年增加0.7亿元,增长20.6%;2007年底,国家抚恤、补助各类重点优抚对象23021人,比上年增加774人,同比增长3.5%,其中新批参战、参试人员1484人,占总数的6.4%。

优抚对象人员情况

单位:人

年度指标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总数

25295

24259

23134

23220

22247

23021

认真落实市委常委会关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要求,明确责任,狠抓落实,顺利完成复员退伍军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任务。截至2007年底,全年共接收安置复退军人3684名,其中退役士兵3027人、转业士官590人,复员干部67人,同比下降6.7%。全面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累计接收安置军休干部2.4万人、军休职工1.6万人,累计完成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用房建设4万平方米。恪守“为部队服务,为国防建设服务”的宗旨,圆满完成军供保障任务。

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人员情况

单位:人

年度指标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本年接收人员

2858

973

2736

2728

9209

3660

直接发放人员

30859

37487

38196

40941

48702

51091

四、社会福利工作扎实开展

完成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意见》及配套政策的起草工作,初步研究制定了老年福利事业发展和老年人社会优待意见。初步构成相对完善的养老服务机构扶持发展政策体系。大力推行“公办民营”运营机制改革,全年共投入690万元,资助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100所。街道敬老院改造工程进展顺利,7所街道办养老服务机构按照规定完成建设工程,共新增床位249张,新建面积4740平方米。完成第二批“山区星光计划”建设项目521个,实施“走进山区银龄行动”,促进了老年人生活幸福。完成市儿童福利院二期改造工程,新建面积达10702平方米。北京市SOS儿童村正常开工建设并顺利实现封顶,房山区儿童福利院、朝阳区东方博爱儿童福利院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了《北京市2007年--2010年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开展了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评选工作,共有7个区县获得市级示范区称号, 17个街道(乡镇)和33个养老服务机构获得北京市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单位称号。

截至2007年底,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357个;比上年增加24个,增幅7.2%;目前年末床位数已达到4.06万张;年末在院人数2.42万人,比上年增长24.7%。《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促进了家庭寄养规范健康的发展。2007年全市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共收养儿童2972人,比上年增长54.3%;其中儿童福利院收养儿童1691人,家庭寄养儿童1281人。全年被国内外家庭收养的孤儿、弃婴271人,其中236个收养人为中国家庭。

收养单位发展状况

单位:个、张、人

年度指标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收养性单位

309

311

325

327

333

357

床位数

23289

25876

28253

32166

30455

40637

收养人数

15102

16189

17405

19618

19372

23208

推进福利企业改革改制和结构调整,加强福利企业管理工作,出台了《北京市福利企业资格认定办法》,切实保障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截止到2007年底,我市共有经审核认定的福利企业721家,比上年下降50.1%;年末职工人数为3.1万人,其中残疾职工达到1.2万人;全年共完成增加值7.5亿元。福利彩票发行工作管理规范,运行安全,发行总量再创历史新高。截至2007年,全市共销售福利彩票23.8亿元,比上年增长3.9%,筹集社会公益金3.6亿元,公益金支出3.7亿元。超额完成了年度销售任务,为首都福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福利彩票发行情况

单位:万元

年度指标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销售奖券数

56116.4

100521.1

157995.6

207000

229000

238198.9

五、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以及对社会组织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全年新登记社会组织334个。在北京市涉外组织管理协调联席会的安排下,对涉外民间组织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提出了实施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着手进行了建设涉外组织数据库的前期工作。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登记社会团体2992个,比上年增长5.1%,按行业分类农业及农村发展的社会团体占社团总数的20%;市级跨地域活动的社团1102个,比上年下降0.4%;区县级以上地域活动的社团1890个,比上年增加153个,增幅8.8%;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共有3080个,比上年增加182个,同比增长6.3%,其中:教育、社会服务、卫生等占比重较大;2007年底,全市登记基金会82个,比上年增长7.9%,其中公募基金会19个,非公募基金会63个。

民间组织发展状况

单位:个

年度指标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社会团体

2256

2448

2491

2589

2846

2992

民办非企业

1306

1682

2078

2541

2898

3080

基金会

48

45

44

61

76

82

认真开展与河北省自全面勘界后的第一次省级界线联合检查以及部分街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行政区划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 向社会公开发布更新后的“北京市行政区域界线基础地理底图”。截至2007年底,全市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乡镇街道总数为317个,其中:街道办事处134个,建制镇142个,建制乡41个,比上年增长0.9%。乡镇调整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行政区划情况

单位:个

年度指标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建制镇

141

142

142

142

142

142

建制乡

51

45

42

41

41

41

街道办事处

130

131

127

131

131

134

深化殡葬事业改革,农村公益性殡葬设施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07年底,全市火化遗体7.8万具,火化率继续保持100%;目前全市共有殡葬事业单位41个,年末职工人数达到2213人,其中女性职工占28.7%。全市共有殡仪馆12个,其中市级2个,区县级10个。民政部门管理的公墓24个。

大力开展婚姻登记文明行业建设,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11.8万对,其中内地居民11.7万对,占总数的99.1%;办理离婚登记2.6万对,同比增长4%;办理收养登记299件,同比降低10.3%。

加强对见义勇为确认、奖励、保护的规范管理和执法培训,表彰2006年度“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市民)”10人(2人牺牲),“首都见义勇为权益保护工作先进单位”4个,并推荐全国见义勇为楷模候选人4名。

婚姻状况

  单位:对

年度指标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结婚对数

76136

93526

126436

96596

171286

117926

离婚对数

5810

10142

21013

23991

24954

26432

六、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民政事业的投入力度。2007年,民政事业费占全市地方财政总支出比重由2006年的3.49%增加到3.66%,比上年提高了0.17个百分点;截至2007年底,全市民政事业费总支出为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抚恤事业费4.1亿元、安置事业费31.4亿元,分别占支出总数的7.1%和54.5%;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年支出4.8亿元、同比增长4.3%;农村社会救济费1.1忆元,占总数的2%;地方离退休人员经费2.9亿元,比上年下降6.5%。

民政事业费支出状况

单位:亿元、%

年度指标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民政事业费总支出

22.3

30.4

32.8

37.1

45

57.6

年增长率

13.8

36.3

7.9

13.1

21.6

28

2007年民政事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2.1亿元,比上年增长61.5%;在总投资中:国家投资0.69亿元,占总投资的32.9%;自筹资金1.3亿元,其中彩票公益金0.6亿元,为自筹资金总数的46.1%;其他自筹资金0.69亿元,占总数的53.9%;本年共施工项目30个,其中使用彩票公益金施工项目11个,占总数的36.7%;用于收养性单位基建投资0.72亿元,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34.2%,施工项目12个;用于优抚安置单位基建投资0.45亿元,施工项目6个;用于社区服务基建投资0.12亿元,施工项目6个;全年施工房屋建筑面积19.4万平方米,新增固定资产278.6万元。

主题词:民政 事业  统计  公报
北京市民政局办公室              2008年6月1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