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统计信息
二00八年北京市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08-12-12 00:00 来源: 计划财务处
【字体:  打印本页  

00八年北京市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市民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的领导和民政部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各项权益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年初确定的工作重点,着力解放思想,锐意开拓进取,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制定、完善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范围、多方面惠及了人民群众;在支援抗震救灾、服务保障奥运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民政工作的首要任务

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力度,以“无社会救助盲点”为目标,较大幅度提高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家庭月人均410元,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高到2040元/年。加大对城乡低收入家庭,特别是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的救助力度,规范了临时救助制度,将社会救助领域进一步拓展到低收入群体,明确救助标准,扩大了救助范围。拓宽城市廉租住房救助范围,为1279户农村困难家庭翻建维修住房4168.5间。提高燃煤补助标准,落实中央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政策,及时安排市级临时和救灾应急资金,确保城乡群众安全过冬。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7.3万户、14.5万城市居民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全年累计支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53029.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全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2万户、7.9万人,全年累计支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9295.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5%。同时,全市还有46.2万人次得到了城市临时救济,46.6万人次得到了农村临时救济,城镇临时救济费支出3889.7万元。

研究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分类救助制度,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科学性和救助的针对性,深入贯彻《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2008年全市农村集中五保供养人数2457人,全年累计支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资金623.7万元;农村分散五保供养人数1831人,全年累计支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资金234.0万元;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

单位:人、户数

年度指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城市低保人员

160732

160774

154606

151770

147576

145075

城城市低保户数

72372

74068

72659

73110

72679

72839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

单位:人、户数

年度指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农村低保人员

67005

74914

78095

81142

82354

83077

农村低保户数

34638

39442

41830

44325

45721

46524

为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积极研究调整现有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取消救助起付线,提高门诊救助和住院救助的报销比例和额度,促进医疗救助政策与其他社会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效衔接。2008年全市城市医疗救助资金支出2822.6万元,累计救助2.3万人次,其中:城市贫困居民医疗救助1.7万人次;全市农村医疗救助资金支出856.0万元,累计救助8.2万人次,其中: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7.9万人。

奥运期间,建立了集中救助、跨省救助、社会参与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制,在全市开展了大规模、长时间、高频率的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救助行动,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超过1.3万余人次,各重点地区的流浪乞讨现象大幅下降,有效保障了受助人员基本权益,维护了首都社会秩序稳定。同时,全力做好上访人员接济管理服务工作,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新建了久敬庄、召里两个集中劝返场所,并正式投入运行使用,共接待来京上访人员0.9万人次,服务保障工作受到了中央和市领导充分肯定。

二、提高优抚对象补助标准,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

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解决优抚对象困难的五项政策,做好“两参人员”认定工作,进一步提高优抚对象补助标准,有效地维护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积极改革义务兵优待办法,将义务兵优待金标准统一为每人每年1万元。继续为300户农村优抚对象新建住房。由于增加了对部分曾参加作战和核试验的军队退役人员发放生活补助,截至2008年底,抚恤、补助优抚对象23288人,比上年增长1.2%。深入开展走访慰问、召开军政座谈会、举办双拥晚会等双拥共建活动。积极为军队做实事、解难事,自2006年启动的“连连通油路”工程于2008年6月30日圆满完成,对驻京14个大单位营区周边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

 

优抚对象情况

单位:人

年度指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总数

24259

23134

23220

22247

23021

23288

进一步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共接收安置退役士兵3943名,城镇退役士兵安置率达100%。全面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累计接收安置军休干部3万余人、军休职工 1.8万人。累计建房近7万平方米,共计投资近4亿元。积极探索军供社会化保障新途径,圆满完成了军供保障任务。

 

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人员情况

 单位:人

年度指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本年接收人员

973

2736

2728

9209

3660

4104

直接发放人员

37487

38196

40941

48702

51091

53413

2008年批准烈士1人,截至2008年底,全市有各类优抚安置单位126个,比上年增加3个,其中军休所(含管理中心)120个,军供站1个,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单位5个;优抚收养性单位10个,年末收养优抚对象437人。

三、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积极开展支持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在城八区和房山、顺义共10个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统一试点。认真完成“山区星光计划”建设项目,资助455个山区集体经济薄弱行政村兴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立特困孤残儿童手术康复长效机制,资助全市困难家庭和18岁以下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手术。

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收养性单位359个,床位44469张,比上年增长9.4%,年末在院人数25363人,比上年增长9.3%。其中:社会福利院10个,床位2799张,年末在院人数2443人;儿童福利机构9个,床位1319张,年末在院人数1074人。全年被国内外家庭收养的孤儿、弃婴342人,其中222人被中国家庭收养。

 

收养单位发展状况

单位:个、张、人

年度指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收养性单位

311

325

327

333

357

359

床位数

25876

28253

32166

30455

40637

44469

收养人数

16189

17405

19618

19372

23208

25363

四、积极推进平安社区,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创建工作

行政区划调整和地名规划工作稳步开展,2008年底我市共有街道办事处135个,镇142个,乡40个(含民族乡5个)。

 

行政区划情况

单位:个

年度指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建制镇

142

142

142

142

142

142

建制乡

45

42

41

41

41

40

街道办事处

131

127

131

131

134

135

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举办了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论坛,共商首都社区建设发展大计。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强全市社区服务站建设的意见》,完成1118个社区服务站标准化建设任务,其余约1434个标准化社区服务站也将于明年建成。届时,覆盖市、区、街、居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将基本形成。同时,在27个村积极开展农村社区服务建设试点,进一步提升农村社区服务水平。在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制定了《北京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规程(试行)》,全市35%的乡镇、村达到示范单位的要求。

完成民政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认真组织好首届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资格统一考试,全市共有2954人取得了职业社工资格。

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综合性的社区服务中心170个,比上年增长7.5%;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567个,其中: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48个,居委会社区服务站1855个。社区从业人员2.3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0.8万人;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8145个,社区服务志愿者人数41.5万人;城市便民、利民服务网点6750个。村委会和居委会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全市设有居委会(社区居委会)2609个,比上年增加55个,增长了2.2%。村委会3951个,比上年减少3个。

 

基层政权与社区状况

单位:个

年度指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居委会

2445

2529

2482

2525

2554

2609

村委会

3985

3974

3957

3957

3954

3951

城镇社区服务设施

1787

1970

1897

2197

2525

2567

其中:社区中心

143

158

164

167

137

148

五、制定优待措施,发展老龄事业

研究出台《老年人优待办法》,涉及法律援助、卫生服务、公共交通、文化娱乐以及建立高龄津贴制度、建立居家养老福利服务制度等11项优待措施,实现65岁以上老人免费游公园、乘公交车,优待覆盖范围、受益群体走在全市前列;出台《特殊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办法》,全市18万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补贴。

截至2008年底,全市65岁及以上人口158.5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220.3万人。全市共有老年法律援助中心27个,老年维权协调组织4000个,老年学校3075个,在校学习人员32.1万人。建立各类老年活动室6457个。全年接待来信来访3.9万次。有力地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六、依法加强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

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两手抓,2008年共批准登记社会组织367个。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社会团体3106个,比上年增长3.8%。按照社团活动地域范围划分,市级社团1143个,县级社团1963个。按照社团的行业划分,工商服务业类421个,科技研究类429个,教育类108个,卫生类132个,社会服务类275个,文化类219,体育类179个,生态环境类42个,法律类28个,宗教类41个,农业及农村发展类684个,职业及从业者组织类147个,其他401个。

全市共有民办非企业单位3350个,比上年增长8.8%。其中:工商服务业类4个,科技研究类108个,教育类2050个,卫生类227个,社会服务类600个,文化类63个,体育类204个,生态环境类9个,法律类25个,宗教类3个,农业及农村发展类11个,职业及从业者组织类3个,其他43个。

全市共有基金会103个,比上年增长25.6%,其中:公募基金会22个,非公募基金会81个。

 

社会组织发展状况

单位:个

年度指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社会团体

2448

2491

2589

2846

2992

3106

民办非企业

1682

2078

2541

2898

3080

3350

基金会

45

44

61

76

82

103

出色完成8月8日婚姻登记任务。采取提前预约、合理分流登记人员、增加登记窗口和人员、开展温馨服务、加强安全保卫等措施,积极应对婚姻登记高峰。8月8日,全市共办理婚姻登记1.6万对,实现了婚姻登记工作100%满足、100%热情、100%合法、100%安全的目标,全面履行了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2008年全市办理结婚登记14.8万对,比上年增加3.0万对,增长25.1%。从结婚年龄来看20-24岁办理结婚登记的公民占结婚总人口比重的16.1%,25-29岁占53.9%,30-34岁占14.1%,35-39岁占6.6%,40岁以上占9.3%;2008年全市民政部门办理登记离婚2.7万对,比上年增长3.2%。

 

婚姻登记状况

单位:件

年度指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结婚对数

93526

126436

96596

171286

117926

147516

离婚对数

10142

21013

23991

24954

26432

27277

2008年清明节首次成为“国家法定假日”,扫墓群众剧增,清明节期间共服务扫墓群众225.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43.2万人。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殡葬事业单位43个,比上年增加2个,其中殡仪馆12个,殡葬管理单位6个,民政部门管理的公墓25个。殡葬职工共有1821人,其中殡仪馆职工662人;火化炉81台;火化遗体7.8万具。

继续福利企业的改制和机构调整,加强福利企业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福利企业资格认定办法》,拓宽残疾人的就业渠道,切实保障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福利企业772个,比上年增加51个;残疾职工1.4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

七、慈善事业获得新发展

年初,针对南方部分地区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4·28”胶济铁路事故,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实施了有效救助,妥善处理了善后事务。“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各级民政部门临危受命,紧急动员,快速反应,积极主动履行组织协调职能,广泛开展“捐赠十元钱、爱心送汶川”为主题的募捐活动,动员社会各界为灾区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掀起了我市有史以来捐赠热情最高、范围最广、速度最快、数量最多的一次社会捐赠热潮,得到了民政部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市捐赠中心被评为全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同时为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我市将每年12月3日确定为“首都慈善公益日”,举办了隆重的“善行天下”慈善公益晚会。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站、点和爱心家园1570个(其中:爱心家园200个);全年共接收社会捐款共计7.5亿元,捐赠物资折款3.8亿元,接收捐赠衣被385.1万件,其中:棉衣被163.6万件。间接接收其他部门转入的社会捐款3.8亿元,使31.3万人(次)困难群众受益。

八、福利彩票发行量再创新高

2008年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筹集彩票公益金4.68亿元, 比上年增长31.0%。彩票公益金共支出4.46亿元,资助项目用于福利类收养性单位17888.7万元,用于优抚类收养性单位293.8万元,用于优抚安置单位699.4万元,用于救助类单位3513.3万元,用于社区服务单位7136.6万元,用于殡葬类单位457.4万元,用于专项资助1577.9万元,用于城市医疗救助374.0万元,用于农村医疗救助5000.0万元,用于其他7677.1万元。

 

福利彩票发行情况

单位:万元

年度指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销售奖券数

100521.1

157995.6

207000

229000

238198.9

264760.7

九、民政事业蓬勃发展

2008年度全市民政事业费事业实际支出575301.9万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支出的3.1%。其中:抚恤事业费支出42670.7万元,比去年增加1456.6万元。退役安置支出261602.8万元,比去年减少52648.5万元,比上年减小16.8%。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53029.9万元,比去年增加5311.9万元,比上年增长11.1%;我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面展开,全年各级财政支出9295.7万元;农村社会救济费支出6713.7万元,比去年减少4751.4万元,比上年减小41.4%,主要是新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统计口径发生变化。社会福利费支出35809万元,比去年增加9346万元,比上年增长35.3%。民政管理事务支出72371.5万元,比去年增加4449.5万元,比上年增长6.6%。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支出12847.7万元,比去年增加11552.9万元,比上年增长892.2%。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经费支出38872.2万元,比去年减少514.7万元,比上年减小1.3%。其他款项用于民政支出28786.2万元,比去年增加14381.4万元,比上年增长99.8%。

 

民政事业费支出状况

单位:亿元、%

年度指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民政事业费总支出

30.4

32.8

37.1

45

57.6

57.5

年增长率

36.3

7.9

13.1

21.6

28.0

-0.1

全面落实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及时足额缴纳资金,将财政返还资金及上级补助资金严格按用途落实到位,专款专用。2008年婚姻证书工本费收入177.9万元、收养登记费收入8.1万元,殡葬收费收入37119.1万元,已全部上缴国库和财政专户。

基础设施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行建设工程集中统管,制定、规范工程规划、申报、招标、监理等监督管理制度。2008年全市民政基本建设计划总投资276849.6万元,实际完成投资76370.2万元,新增固定资产892.9万元,其中:社区服务单位新增固定资产792万元,收养性单位新增固定资产100.9万元,壮大了我市民政事业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