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政动态>动态要闻
回天地区社会组织创新发展 助力基层社区治理成效明显
发布日期:2020-12-18 17:18:02
【字体: 】    打印本页  

昌平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简称“回天地区”)是全国超大型社区的典型代表,区域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86.3万人,是亚洲最大的社区,这里人口稠密,交通拥挤,服务配套不足,北京市政府针对这个地区专门推出了《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特别是2019年6月4日,市委书记蔡奇在回天地区调研时指出,昌平区要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超大型社区治理的有效途径,拓展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广度和深度,打造回天地区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示范区。随后,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联合昌平区委区政府,于2019年8月出台《关于回天地区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试点方案》。一年多来,按照“定政策、补短板、强基础、求突破”的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构建政策框架体系。制定了“1+3+N”的示范区创建政策文件体系,在梳理社区需求和社会组织服务供给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回天地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三目录一机制”(社区需求目录、社会组织服务供给目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指导性目录、社区需求与社会组织服务对接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增加扶持力度。示范区创建以来,回天地区社会组织总量从476家(含社区社会组织289家)增至目前1842家(含社区社会组织1633家),占全区总量的40%,疫情防控、物业管理、垃圾分类等工作的参与率超70%。

二是搭建三级孵化平台。在区级层面,建成投用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立回天社会治理专家智库,提供业务指导、功能规划、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培训与支持;强化对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的引领扶持、培育孵化,累计培育社会组织等机构112家,入驻孵化基地社会组织36家;持续参与“回天有我”社会服务活动,开展助老、抚幼等活动4021场次,服务覆盖约13万人次。在镇街层面,明确由镇街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实施备案管理、日常监管、人员代培、服务代理等支持。回天地区7个镇街均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其中天北街道、回龙观街道、霍营街道、龙泽园街道建立了实体化孵化基地,对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活动策划、资金代管、项目委托代签等支持。在社区层面,“两委”干部积极为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场地、资金等方面支持,并依托专业社工开展社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同时做好镇街、社区与社会组织双向对接服务,开展学习交流、资源对接、动态评估、权益维护、综合协调等工作。

三是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在回天地区,围绕“垃圾分类”“物业管理”等基层治理的关键小事,购买服务项目151个,投入1706万元,服务近20万人,有效补充公共服务短板,推动社区难点问题的解决。在开展活动过程中,社会组织注重加强与社区的联动,打造了“回天有我”“回天好人”“回超联赛”“回天跨年狂欢”等特色品牌80个,形成了广泛的带动效应和影响力,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社会组织。目前,“回天地区”已动员注册实名志愿者8.65万人,组建志愿服务团队2035支,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3800余场。疫情期间,480家社会组织参与社区防控。

四是引领社会资源助力社会治理。积极推动具有社会属性的企业参与社会服务,首批认证11家地区级社会企业,成为首个全国地区级的社会企业评选认证区域,鼓励引导企业投身公益、承担社会责任,扩大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成立回天社区公益基金会,与街道共同建立社区治理创新专项基金,动员辖区社会单位协助解决社区难点问题,筹集社会资本503.5万元,主要用于社区建设、大病救助、社区体育等领域,通过整合社会资本实现社区治理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昌平区将继续落实“1+3+N”政策体系,营造社会组织发展的有利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使社会组织在团队建设、资源拓展、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能力提升。“十四五”期间,区级层面计划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专项资金,镇街层面统筹使用社区公益事业补助资金及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同时,大力培育和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到2022年底,实现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5个社区社会组织,打造不少于2个以上品牌社区社会组织,推动社区社会组织有序实现“存量转型”和“孵化增量”,打造社区社会组织升级版。(昌平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